建设成果成效

学生发展获多方认可,社会效益显著

一、立项后学生的成长与收获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

从职业证书获取情况来看,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智能安全技术与管理、市政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积极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例如,低压电工作业(运行)证书取得率为 10%,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取得率为 8%,全国 CAD 技能等级证书取得率为 10%,“1 + X 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得率高达 81.18%。这充分说明在项目立项后,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顺利通过各类专业技能考核。

(二)实践能力增强

丰富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安全生产实训基地、360 智能安全实训中心以及模拟法庭升级等基地建设投入大量经费,配备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学生在这些基地中接受实践训练,如在安全生产实训基地使用28 套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进行安全防护训练、隐患排查等操作;在模拟法庭升级项目中,借助80台速录机和速录训练软件系统进行法律实务模拟训练。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三)综合素质发展

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安全应急志愿服务队的学生参与社区应急演练、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能力,还培养了沟通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在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和国际交流服务中,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二、第三方评价

(一)行业企业满意度

行业企业对专业群的教学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学校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馈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有了明显提升,能够较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例如,参与调研的企业表示,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的学生在入职后,能够迅速上手安全管理、工程技术等工作,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此外,企业与学校在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也十分顺利,进一步体现了企业对教学工作的认可。

(二)社会满意度

社会对专业群学生的表现给予了积极反馈。学生参与的应急科普、社区安全治理等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防洪应急演练、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中,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的赞扬。同时,在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和对口帮扶工作中,学生也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家长满意度

家长对学生在项目立项后的变化感到满意。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家长表示,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到了实用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也较为顺畅,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表示信任。

(四)教师满意度

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较为满意。项目立项后,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调研、技术服务和课程开发等工作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也让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增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先进的实训基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论

“智能安全法专业群”项目立项后,在学生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是显著的。各类职业证书的获取情况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进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各自领域的技能考核中都有出色表现,这为他们未来进入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能力的增强也极为突出,实训基地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无论是安全防护操作还是法律实务模拟,都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是学生成长的一大亮点,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应用能力,还培养了诸多宝贵品质,如沟通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这些能力和品质将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受益无穷。

第三方的高度满意度进一步验证了项目的成功。行业企业的认可意味着学生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学生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减少企业培训成本,这表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促进了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的好评体现了学生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他们参与的各类服务项目切实提升了社区和社会的安全意识与治理能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家长的满意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任投票,说明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关注专业技能,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与家长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教师的满意则反映出项目为教师提供了发展平台,使得教学工作更加顺畅和有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