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果成效

“技术+服务”双引擎驱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一、社会认可度:构建"四维一体"质量评价体系,彰显育人实效

(一)学生与家长认可

专业群创新构建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满意度四率联动的质量评价机制,形成以就业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认同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大数据分析,动态优化培养方案。近三年数据显示:双证书覆盖率达96%:将职业资格认证嵌入课程体系,学生毕业时同步获得学历证书与行业准入资格,实现毕业即上岗的零过渡目标。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9.7%:依托校企双导师制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北京燃气集团、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北京城建安装集团、北京市铁路运营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研究院,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专业对口率87%通过岗位能力图谱精准匹配课程模块,确保学生技能与京津冀地区智能安全产业链需求高度契合。满意度双高:在校生满意度99.2%,毕业生满意度98.6%。学生家长认可度高。

(二)行业与企业认可

专业群突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坚持产教融合赋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打造资源共投、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生态依托大师工作室、安全生产学院,开展中铁十九局、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京地铁、物流公司、物业公司等企业培训中层干部、安全员等。主持开发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3门课程建设,并上线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在智慧职教平台运行5年有余,十余万学员使用,在行业领域内得到广泛赞誉,影响巨大,辐射全国。

二、业内影响力:打造技术+服务双引擎,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一)标杆经验获国家级行业媒体深度报道

北京市煤炭矿用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北煤机电”),成立30多年来,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善技创新”理念,在矿用动态计量领域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煤炭报》以《以人为本 善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硕果丰》为题,从“乘着改革东风,一步一个脚印创新发展”、“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贯之坚持科技创新,奋力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三个方面,深入系统地报道了北煤机电专业群技术技能平台在课程体系改革、数字化改造、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

1993年创立北煤机电依托高校科研资源,逐步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2014年完成全民所有制改制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注册资本增至1006.8万元,年产值持续攀升。公司以质量第一为生命线,建立全员质量管控体系,产品覆盖矿用皮带秤、矿车衡等动态计量设备。自主研发的ICS-17J防爆电子皮带秤填补国内空白,ZAD127煤灰分测定仪达国际先进水平,KJ610产量监测系统获中国煤炭科技一等奖。累计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12项,5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近千台防爆皮带秤成功应用于煤矿井下,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形成稳定客户群体。30年来转化5大系列20种产品,取得5项计量器具认证和20项矿用安标证书。创新成果有效解决原煤动态计量和灰分在线监测难题,2项技术实现国内首创,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先后斩获中国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关村科技园明星企业。在智慧矿山建设中,其技术成果应用于绿色开采、贸易结算等领域,助推行业智能化转型。

(二)平台辐射构建全链条技术技能服务体系

构建“校内外育训-对口帮扶-国际合作”的育训并举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治理水平联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合作企业,累计培训企业员工6289人天,助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与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玉树职业技术学校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通过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指导、课程资源共建等方式,帮助西部院校提升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三、国际影响力:服务一带一路,输出职教中国方案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构建"中文+技能"双融通模式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专业群深度参与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专业群内各专业与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国内一类本科院校,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诺森比亚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建立贯通对接机制,学生可综合自身情况,选择国外留学或国内学习。共计17名学生出国留学。完成伊朗、土耳其等2批留学生定向培养,依托“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发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能安全法专业群课程标准3门。对伊朗、土耳其、阿富汗、蒙古等外国留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共计培养留学生4名。

(二)海外技能培训: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

针对走出去中资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技能提升项目。开展境外员工培训:为赞比亚铜矿、刚果(金)钴矿等中资项目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法规”“智能设备运维专题培训,累计培训553人天,助力企业本地化合规运营。政府官员研修:承接缅甸工业部、蒙古能源局官员研修班,系统讲解中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与智能安防技术应用经验。

3.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赞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教师团队参与专业建设,将双元制培养模式引入赞比亚职业教育体系。孔子学堂文化传播:通过安全文化讲座等活动,向海外学员传递中国治理智慧,促进文化交流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