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果成效

“智慧+安全+法律”专业群培养“政治强、专业精”人才

一、思政开展背景与目标

北京 “四个中心” 城市战略推进下,智能安全法务专业群以 “智慧 + 安全 + 法律” 为特色,聚焦培养兼具安全意识、法治思维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首都城市运行安全。课程思政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使命感,为首都输送 “政治强、专业精” 的人才。

二、思政开展路径与实施

(一)构建 “双向融合,四线贯穿” 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思政元素

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素质教育贯穿全程。在培养方案中融入首都城市安全发展的 “三项行动”“四个体系” 等特色内容,强化学生对安全与法治关联的认知。通过校政企行协同,推动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融合,例如在企业实践中结合安全问题解决,培养实践能力与安全生产意识。

(二)打造 “智能贯通,专业共享” 课程体系,渗透思政内容

课程体系设计注重思政渗透:在公共基础课程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养课程等,系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和安全发展观。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中,结合具体专业内容融入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安全事故和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责任、安全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安全意识。

课程类型

核心课程举例

思政元素融入因素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系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

《职业素养课程》

强化安全发展观、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结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法律责任

防火防爆技术》

融入安全伦理讨论、事故应急处置思政要点

专业核心课程

城市安全发展工程模块

培养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

安全保障体系课程

结合智慧城市管理需求,渗透法治思维

(三)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团队,强化思政引领

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企业导师引入安全生产文化与实践案例,校内教师通过企业实践转化教学素材。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各环节言传身教,传递工匠精神与法治信仰。

(四)依托实训基地与技术技能平台,开展实践思政

升级实训基地(如安全生产实训基地、数字化模拟法庭),通过模拟场景培养安全规范与法律意识。依托技术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服务(如隐患排查、法律审查),在社会服务中增强职业认同与责任感。例如,为企业提供安全隐患排查、法律审查等服务,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将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五)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思政视野

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开发沿线国家课程标准,培养留学生并开展海外培训,传播中国安全法治理念。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提升学生全球视野,同时输出中国思政教育经验。

项目类型

成果数据

思想价值

课程标准开发

3 个面向沿线国家的标准

传播中国安全法治理念

留学生培养

4 名(伊朗、土耳其等国)

输出职业教育思政经验

海外培训

553 人次(企业员工 / 官员)

提升中国安全治理国际认可度

联合培养项目

17 名学生出国深造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三、思政建设成效

(一)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团队凝聚力与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全国行指委委员 2 人、专委会委员 7 人,培育国家级/市级安全生产专家各 1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 2 人、骨干教师 5 人;2 名教师获市级德育表彰,团队累计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3 项、市级一等奖 5 项。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效显著

建设了 “安全教育”“法学导论” 4 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完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 15 门课程标准修订,建设《建筑消防工程》等 5 门在线精品课程和 2 门优质双语课程。校企联合开发 11 部教材,其中 1 部入选国家 “十四五” 规划教材。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满足了课程思政教学需求。

(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近两年获 “挑战杯” 铜奖 1 项、“互联网+”一等奖 6 项,全国/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各 1 项;毕业生就业率 99.7%、对口率 87%、用人单位满意度 98.5%

(四)社会服务与辐射影响广泛

对口帮扶门头沟区两村,提供安全教育与法治服务,入选 “首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为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服务;年培训企业员工 6286 人天;向新疆、青海院校输出课程思政理念,引领西部职教发展。

(五)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依托 “一带一路”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发 3 个面向沿线国家的课程标准,培养伊朗、土耳其等国留学生 4 名,培训海外企业员工及政府官员 707 人。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等院校建立合作,17 名贯通外培学生出国深造,提升了专业群的国际影响力,为传播中国安全法治理念和职业教育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总结与展望

立项后,通过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实践平台和推进国际交流等多方面举措,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专业群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为首都安全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