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5-06-07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对接职业标准,融入岗位目标,整合模块课程
《建筑消防技术》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接《消防设施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消防设施操作员岗位群需求,开展模块化教学。课程划分为五个模块,本教学内容为模块三“建筑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共16学时。
图1 专业核心课《建筑消防技术》整体设计
模块三分为储水、供水、控水、布水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四大任务,结合八个子任务,培养学生对城市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监控、操作、保养、维修、检测的综合能力。
图2 参赛模块教学设计
(二)精准学情分析,兼顾个性画像,注重因材施教
授课对象为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本课程位于第四学期。
图3 课前学情分析
(三)三维定位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明晰重点难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消防设施操作员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素养提高”的三维教学目标。
图4 教学目标
(四)优化教法手段,围绕两线四融,双师云端直播
结合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策略,形成“两线四融”教学模式。
图5 教学模式与学法教法
(五)依托创新团队,开发教材软件,丰富教学资源
本模块参考教材为高职高专“十四五”规划教材《建筑消防技术》,同时将“消防设施操作员”等级考试大纲和行业标准、规范融合在一起。
图6 教学资源与环境
(六)四元四层结合,开展四维评价,推动增质提效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3D软件评分功能,构建“四元四层四维”评价体系。
图7 评价体系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真实项目,思政融入,三线结合,三全育人
教学实施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线结合,教学内容兼顾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检修技能、国家职业标准、行业大赛导向,岗课赛证融通。
图8 育人理念
(二)“测-明-析-习-践-评-拓”教学环节对接岗位需求
图9 教学流程
(1)课前:自主学,测效果
课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放案例、视频、自测试题等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并完成试题自测。
图10 课堂实施
(2)课中:明-析-习-践-评
创环境,明任务:学生通过导师讲解,了解基础知识、职业面向、专业发展。
识系统,析任务:教师通过微课、视频、3D消防软件教学平台、动画展示不同类型系统的整体外观及其结构组成,引出话题讨论,小组讨论汇报。
懂原理,习规则:教师结合3D消防软件教学平台深入剖析关键设备内部结构,学生习得各组成部件设置、操作、保养、检测、维修的规范要求。
辨问题,践任务:教师结合防灭火实训室的真实设备进行操作示范“云直播”,讲解系统设施工作流程、常见问题以及诊断方法。
固精华,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云汇报”、“云答辩”,企业导师、校内教师、学生共同查看各组阶段性成果,在线提问,提出修改意见。
(3)课后:拓所学,预新知
教师在超星平台发布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中国尊、冬奥村自喷系统维护方案的设计,开展拔高学习。
三、学生学习效果
(一)任务完成标准规范,学而有用
双导师结合新职业标准、岗位规范、资格证书考试,引导学生完成真实企业自喷系统的维护方案,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切实提升。
(二)云上互动频繁高效,学而有趣
学习过程融入微课、视频、动画、3D课件、教学软件、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学习资源,采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企业、学校、学生云上互动频繁高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11 学生学习兴趣提升
(三)阶段成果整体提升,学而有效
经过学习,学生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标椎规范,阶段成果方面均有所提高。
图12 学生学习成果与效果
(四)学生作品应用实践,学而有创
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探索中国尊、冬奥村消防自喷系统维护方案,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创新意识,优秀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榜样的力量。
四、特色创新
(一)双师护航,双链并重,培养忠诚安全卫士
企业导师全程融入教学,教学围绕知识技能链和课程思政链开展,突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培养德技并修的忠诚安全卫士。
(二)四段任务,七环教学,对接岗位工作流程
将建筑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教学模块按照水流方向分为四大任务,结合认知规律,采用“测-明-析-习-践-评-拓”的七个教学环节,原理由浅入深,任务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开展。
(三)三擎驱动,教研学用,提升专业教学实效
以安全工程师学院为支撑,承接企业项目;以安全创新团队为依托,开展技术研发;以安全特色高水平专业为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资源开发。三擎驱动,推动教学团队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转化科研成果。
五.反思改进
由于多方面因素,学生不能到达实际工作场所。改进措施:课上采用线上直播方式,3D模拟。
建筑消防授课系统尚不够完备。改进措施:通过安全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核心课程实训系统建设,尽早应用于教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