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首都安全防线,铸就安全稳定标杆
时间:2025-06-08
一、课程地位及作用:育人之基、安全之盾
(一)价值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在首都北京,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是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旨在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安全管理人才,构建安全生产法规、管理原理等知识体系,是学生专业成长基石与塑造价值信念的关键载体。
图1 思政课荣誉及实训情况
(二)育人功能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安全生产的政治意义、社会价值与民生内涵,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厚植家国情怀与首都责任意识;系统培育法治思维,强化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夯实依法治安的法治基础;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塑造“首都安全无小事”的使命担当,激发作为未来安全守护者的责任感与荣誉感;鼓励探索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与伦理责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忠诚担当的安全管理专业人才,为服务国家安全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二、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深度融合、立体育人
(一)深挖思政元素,实现有机融合
深度挖掘课程知识体系思政育人元素,解析安全生产法规时融入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信仰与规则意识;阐释安全责任体系时渗透责任担当教育,强化对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责任认知,实现思政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润物无声育人。
图2 思政育人元素
(二)突出首都特色,强化责任意识
结合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及超大城市安全生产挑战,选取能源、交通、大型活动场馆等领域典型案例教学,融入冬奥会场馆安全管理、国庆庆典保障等实践,通过案例剖析、现场教学,让学生感受重要性,强化“首都安全无小事”责任意识与使命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元互动教学方法,如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剖析,开展“首都安全责任”主题式研讨,组织企业实地观摩与模拟演练等,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
图3 思政课教学流程
三、授课教学团队:德业双馨、言传身教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安全工程领域硕博教师组成,其兼具学术与实践经验,承担多项国家及北京市安全生产重大科研项目,精准把握行业前沿与首都安全需求。团队深耕课程思政,定期研讨、挖掘元素、创新教法;教师以身作则,将严谨治学等精神贯穿教学,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践行为人风范。
四、总体设计:目标导向,思政贯通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法规及核心技术,具备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能力,强化法规意识、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成为德才兼备的安全管理人才。
图4 教学目标
(二)思政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领悟首都安全政治意义,强化责任使命;培育法治精神、职业道德、家国情怀、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塑造严谨务实、担当奉献的职业品格。
图5 思政目标
(三)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如在讲解安全生产法规时强调法治思维,在分析案例时突出责任担当,结合首都实际强化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环节 |
专业知识目标 |
思政融入设计 |
课程导入 |
明确责任制核心内涵 |
播放《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解读动画,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治要求 |
案例剖析 |
分析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事故教训 |
结合北京某国企“11・18”重大火灾事故,展示事故现场复原图与责任追究名单,追问 “如果我是安全主管,该如何避免悲剧?” |
小组辩论 |
探讨“企业安全责任VS社会责任” |
设置辩题“安全生产中,经济效益与政治责任谁更重要?”,引用《北京市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政策文件支撑辩论 |
实践任务 |
制定企业责任制实施方案 |
布置“为北京地铁某线路设计安全责任清单”任务,要求融入“服务首都大局”“保障市民安全”等要素,邀请地铁运营公司安全总监点评 |
(四)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思政目标,灵活组合运用讲授、案例思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项目实践、文化创作等方法,确保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图6 教学方法
五、教学实践:知行合一、润物无声
(一)课堂讲授
在讲授安全生产法规时,结合《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强调法律法规对首都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讲解安全责任时,选取北京某企业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的案例,分析后果,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二)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分析北京某化工企业爆炸事故案例,从事故原因、责任追究等方面深入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加强思政教育。
(三)小组讨论
开展“如何在首都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主题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看法,通过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理解。
(四)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地铁运营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了解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
六、课程评价:多维印证、育人成效
通过教学多位评价体系,实现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及教学的正向反馈。
图7 教学多位评价体系
(一)学生成绩显著提升
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对安全生产法规、管理原理等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成绩优秀率提高了25%。
(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规意识明显增强。在实习和实践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受到实习单位好评。
(三)教学反馈良好
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较高,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也得到了充分认可。
图8 教学反馈流程
附录
课 程 思 政 教 案 |
|||
一、课程概述 |
|||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认识,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结合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
|||
二、课程目标 |
|||
1.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 2.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
三、课程安排 |
|||
课程时长:2学时 |
|||
四、教学方法 |
|||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知识。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
第一学时 |
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与法律法规 |
||
主要内容 |
时长 |
||
1. 课程导入 引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展示安全事故的后果。 提问:你认为安全生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 |
10分钟 |
||
2. 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定义安全生产,讲解其目的和意义。 讨论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安全生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
20分钟 |
||
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介绍《安全生产法》、《职业安全健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讨论法律法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
20分钟 |
||
4. 思政元素融入 讨论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强调作为未来社会栋梁的学生,应具备的责任感。 分享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与安全生产的结合。 |
10分钟 |
||
5.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
10分钟 |
||
第二学时 |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
主要内容 |
时长 |
||
1.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 介绍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风险管理、事故预防、应急管理等。 强调安全文化的建设,讨论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
20分钟 |
||
2. 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20分钟) 讲解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与教育、隐患排查与治理等。 分享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中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
20分钟 |
||
3. 思政元素融入 (10分钟) 讨论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强调企业和个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道德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如何在安全生产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
10分钟 |
||
4. 实践活动 (10分钟) 组织模拟安全生产管理会议,学生分角色进行讨论,提出安全管理方案。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
10分钟 |
||
5. 课程总结与反馈 (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个人的责任。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收获与建议。 |
10分钟 |
||
教学资源 |
|||
教材:《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视频资料:安全事故案例视频 PPT课件:课程内容展示与重点总结 |
|||
评估方式 |
|||
课堂参与: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 小组作业:分组提交安全管理方案。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 |
|||
本课小结 |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